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知名品牌,诞生于2001年,是由索尼和爱立信各控股50% 的合资公司,分别融合了索尼在影音、产品规划及设计能力、消费电子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的专长以及爱立信在移动通信技术、与运营商关系、网络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专长。
索尼爱立信公司(原世界第三大手机公司爱立信移动)。2000年欧洲著名电信巨头爱立信子公司爱立信移动连续亏损,Sony Ericsson由Sony和Ericsson于2001成立,公司全球总部位于伦敦,包括欧洲、日本、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在内,公司全球雇员约达7,500人。大家以为索尼爱立信是日本的其实索尼爱立信是一家欧洲公司。“索尼爱立信”已不复存在,原本爱立信在过去十年所拥有的50%融资股份将正式回归到索尼公司。手机系列产品则命名为“索尼移动”,日后生产的手机LOGO将改为“SONY”。
2001年,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业务都出现亏损,单独发展手机业务似乎没有前途,但它们又不愿放弃这块“鸡肋”,于是双方就把手机业务进行合并。这种风气流行一时,西门子随后也把手机业务转给了明基。
2007年,索尼爱立信与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一起,成为手机业前几位的品牌。但手机业向智能机转型的过程中,Sony Ericsson落后了,它曾一度凭拍照、音乐功能而风光一时,但在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时代,这些都已成为标配,索尼爱立信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
2011年10月27日,索尼宣布将以10.5亿欧元收购爱立信持有的50%股份,索尼爱立信将成为索尼的全资子公司。这一交易已在2012年初完成,索尼爱立信遂更名为索尼移动。
历史发布
1950年7月,发布日本第一台G型收音机
1955年8月,发布世界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TR55
1960年5月,发布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TV8-301
1965年8月,发布世界第一台家用录影机 CV-2000
1968年4月,发布革命性的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
1968年10月,发布世界第一台搭载特丽(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彩色电视:KV-1310
1975年5月,发布世界第一台BETAMAX录影机
1978年,发展革命性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技术
1979年7月,发布革命性的Walkman世界第一台随身听产品:TPS-L2
1983年,联合荷兰飞利浦共同发布激光唱盘(CD),并主导74分钟标准
1983年,制定3.5英寸软碟(1.44MB磁盘)
1986年6月,发布32位元电脑:MSX
1988年,发布Hi-8摄影机
1992年11月,推出MD(Mini Disc)音乐技术
1994年12月,发布PlayStation次世代游戏机
1996年12月,发布首款数码相机:CyberShot DSC-F1
1997年7月,发布新世代电脑:VAIO影音整合系统
1997年7月,发布WEGA全平面电视
1999年,推出AIBO机器狗技术
1999年,发布Memory Stick 记忆卡
2000年3月,发布PlayStation 2次世代游戏机 索尼公司产品
2002年2月,发表新一代DVD光盘存储格式蓝光光盘标准
2003年6月,推出QUALIA高阶品牌系列
2003年12月,推出QRIO机器人技术
2004年12月,发布采用UMD储存媒体的PlayStation Portable次世代掌上型游戏机。
2005年1月,联合IBM、东芝(TOSHIBA)共同发表时脉4GHz起跳的Cell-微处理器
2005年5月16日,美国E3展发表搭载Cell处理器的PlayStation 3次世代游戏机
2005年7月19日,发表与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合作,加入数码单反相机市场,以因应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饱和。
2005年8月25日,联合IBM、东芝(TOSHIBA)公开Cell-微处理器详细制程
2005年9月13日,9月开始陆续在全球发表BRAVIA新一代液晶电视
2005年9月30日,联合SanDisk发表Memory Stick Micro(M2)记忆卡
2006年2月21日,发表全球最小支援高画质1080i HDV-HC3
2006年4月10日,再度联合与韩国三星电子合作投产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厂
2006年4月20日,全新发表数码单反相机品牌 α(alpha)
2006年11月,搭载Cell处理器与次世代Blu-ray蓝光技术的PlayStation 3正式在日本、美国、台湾、香港上市。
2006年11月2日,与韩国三星电子合作投产的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厂正式动工,预计在2007年秋季正式投入产能。
2006年11月11日,PlayStation 3次世代游戏机正式在日本上市,十万台主机瞬间销售一空。
2006年,与瑞典爱立信宣布将扩大合作,除了持续原先的手机设计和制造业务,双方将联手开发行动与宽带电视应用的软件。
2006年1月19日索尼和柯美两家公司就索尼收购柯美相机业务联合发布公告,收购协议正式决定将柯美数码单反相机相关的部分资产转移给索尼公司,同时柯美将相机和相关产品的顾客服务委托给索尼,协议从即日起生效。
2011年1月,发布采用四核、双摇杆、前后触摸屏的PlayStation VITA第二代掌上型游戏机。
2011年10月27日,索尼宣布10亿5000万欧元的收购50%股份,全资控股,宣布从2012年中开始停用“Sony Ericsson”品牌,今后手机统一打上“SONY”的LOGO。
产品质量问题
2005年10月,索尼提供的CCD摄像元件质量缺陷导致七大日系数码相机厂商出现质量问题,索尼需要为100多款产品提供免费维修的,并遭到合作厂商的集体索赔。当年12月,索尼6个型号数码相机因质量问题被浙江省工商局责令停止销售并立案调查。索尼就相机质量先后发表三次声明,虽然委婉地公开承认了产品不合格的事实,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但却以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为理由拒绝召回问题数码相机,只表示“如果用户希望退货,索尼(中国)也将给予办理”。
2006年,索尼持续深陷产品质量问题的怪圈中,令索尼元气大伤的是震惊业界的“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问题电池事件直接导致索尼2006/2007财年的利润预期下调62%。索尼的失误波及到其他产品,曾经令索尼自豪,令用户为之倾倒的PS游戏机产品也出现了明确的失误。在PS3发布不久之后,就有玩家发现了其在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所有PS及PS2游戏都能在PS3上正常运行。尽管索尼通过提供升级软件加以弥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索尼PS2时代积累的大量游戏资源并不能完全被PS3平台消化,这无疑给PS3的市场号召力打了一个折扣。
2008年索尼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笔记本产品上。
索尼FZ35款笔记本电脑的主板被爆存在设计缺陷。投诉者表示,因为购买的笔记本还在保修期内,索尼维修部为他们免费更换了机器或主板,但索尼否认的这款笔记本有设计缺陷。
索尼自2008年1月之后生产的CR系列笔记本被指出现短命现象,这个曾一度占领了索尼笔记本的“销量冠军”的笔记本系列,几乎都是在消费购买一周后就被发现有问题。
2009年质量问题涉及产品线扩大。
先是层出不穷的电视问题。年初,索尼液晶背投电视KF-E42A10等5款问题电视出现软件问题,索尼采取了免费上门服务的方式为用户进行电视软件升级,但并不提供任何赔偿。
再有相机问题。8月20日,索尼中国分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产品公告,通知称将免费为消费者更换自2008年4月起销售的Cyber-shot数码照相机DSC-W170外壳零件。8月末,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相继接到全国多起有关索尼T20数码相机的投诉,“开机莫名抖动”成了投诉关键词。深圳罗先生对自己因买了索尼FX1000E问题相机而引发的维权过程深有感触,“索尼一直对消费者的搪塞和推脱,沟通中除了反馈的回答话外无任何其他作为,索尼的每次推脱一步一步的都在考验消费者,对投诉‘躲猫猫’和‘耍太极’似乎也成为他们的处理方式。
笔记本问题也爆了出来。2009年下半年几个月内,索尼公司收到了209宗有关电脑异常发热的投诉,其中日本境内83起,境外126起,主要原因是电脑设计缺陷,会导致电脑过热和短路,为此,日本索尼于2008年9月4日宣布召回数十万台VAIO TZ系列笔记本电脑,然而,索尼在处理中国用户的投诉时,却似乎乏善可陈。数十位Sony索尼笔记本电脑用户反映电脑内置的风扇噪音大,电脑屏幕出现了“水波纹”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尽管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对于用户反映的情况及时出台了延保及解释等措施,但用户并不认可,僵持到2010年01月17日,索尼中国宣布:2008年10月上市的VGN-CS1系列、2009年2月上市的CS2系列、2009年5月上市的CS3系列中部分VAIO笔记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LCD液晶面板屏幕出现一条水平线,公司决定在原有两年的保修期基础上,延长1年保修期,即从用户购买产品起实施3年的免费修理服务。而已经购买3年延保服务的用户,则不在该政策范围内。
进入2010年,针对于索尼产品的投诉进入高发期。不久前,人民网通过对3000名消费者线上、线下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索尼以23%的品牌的拥有量占据第二名,但同时,索尼的被投诉比例也与品牌拥有量成正比。在此次人民网的调查中,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集中在售后服务上。对于索尼数码相机,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为:登门维修不及时、维修水平不高、联系不到维修点。
在315消费者维权网上,索尼近几年来的投诉也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仅从这月1号到15号半个月内,在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一个网站上,就有64条有关于索尼的投诉。